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科普期刊

五朵金花的来龙去脉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1961年,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960年中国和古巴建交之后,双方关系就非常好。古巴的炼油厂是革命胜利之前美国人设计的,技术水平比较高。石油部就派了一个考察团去考察。
       考察团回国之后,石油部对国外的技术水平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1961年底到1962年初,石油部在香山召开了一个科技座谈会,后来被称为“香山会议”。会议集中了全国炼油领域的专家,讨论怎么发展炼油技术。
       最后大家讨论的结果是:应该对五项炼化技术进行攻关,即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迟焦化、尿素脱蜡、新型常减压,后来把第五项新型常减压改成炼油催化剂和添加剂技术。
香山会议决定的这五项技术都是当时对中国炼油行业非常关键的技术。当时需要技术攻关的项目很多,但是这五项技术,可以说是抓住了当时技术发展的关键。
       首先是催化裂化,这个技术是提高炼厂轻质油收率和汽油辛烷值的关键。其次是催化重整,这项技术是生产高辛烷值汽油和石油芳烃的关键。芳烃里面的甲苯是做TNT炸药的重要原料。50年代利用大连化物所的技术,北京设计院做设计,在石油六厂建了一个2000吨/年的碳七环化制甲苯装置,远远不能满足军工市场的需要。
       第三个是延迟焦化技术,因为大庆原油比较重,大量的渣油需要加工。当时国外比较普遍采用的工艺是焦化,其中延迟焦化技术比较先进,出焦是用比较先进的水力出焦。苏联给我们的焦化工艺是原始的釜式焦化,出焦用人工出焦,比较落后。
       第四个是尿素脱蜡技术。60年代,我国和苏联关系恶化之后,三北地区的边防比较紧张。三北地区都是高寒地区,坦克、汽车需要的柴油必须是低凝固点的,凝固点要在零下30摄氏度甚至零下50摄氏度。用大庆原油和当时的技术很难生产出来,所以需要用尿素脱蜡工艺把原油里面的蜡脱掉,生产低凝固点的柴油。
       第五个原来定的是新型常减压。根据从古巴考察回来的同志讲,古巴有一套常减压装置,处理量为180万吨/年。但是常压塔直径只有3米,减压塔直径只有6米。苏联给我们设计的1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的常压塔直径3米8,减压塔直径6米4,都比古巴的那一套要大得多。所以当时决定要建一套新型的常减压装置。
       但是后来为什么改了呢?因为新型常减压装置对于炼油技术发展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后来就改成了炼油催化剂和添加剂。因为这些东西我们更加急缺,需要我们自己从头来研究,重要性更大。五朵金花就是这么来的。

杂志社地址:北京西城区六铺炕6号366室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18号楼402室   邮    编:100011
编辑部电话:010-64523711    广告发行网站部:010-64523812 

版权所有©石油知识   京ICP备XXX号   网站制作: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