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科普期刊

中国第一次测井与测井工作者

法国斯伦贝谢兄弟的发明催生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地球物理测井。1939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翁文波先生(19121994)开创了中国测井事业的先河,在中国石油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座里程碑。

翁文波先生是我国测井学科的创始人。1912218日,翁文波出生于浙江宁波,1939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于当时因抗战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担任物理系教授。

1947年,翁先生发起成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先后担任学会副理事长和理事长。作为发现大庆油田的主要贡献者之一,1982年翁先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翁文波曾任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19391220日,时任中央大学物理系教授的翁文波先生和助教高淑奇去石油沟油矿1号井开展电测井试验。他们用两根普通电灯皮线作为电缆,每隔1米扎上麻绳,作为深度记号;他们从中央大学物理教研室借来的一般电工仪器,在井内每米记录一点,首先测量出井内自然电位(地下水溶液中含盐浓度不同,并且不同岩性地层对离子的吸附能力不同,因而产生自然电位),然后用干电池供电,测量出地层视电阻率。测得的数据用手工绘制成测井曲线。通过分析测量情况,在该井中发现了高产气层。经试气证实,测定的气层位置是正确的。这是我国首次使用测井方法勘探天然气获得成功的例子。

上面这段文字摘自已故著名测井专家谭廷栋先生《测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我国测井诞生50周年》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在1989年第3期《地球物理测井》杂志上,它真实记录和描述了翁文波先生当时在油田现场所做的开创性测井工作。

关于石油沟油矿1号井测井时间的确定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89年,中国石油学会测井专业委员会决定隆重举行中国测井诞生5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其中包括在《地球物理测井》杂志上刊登翁先生的亲笔题字和纪念文章。要写文章,首先要确定第一次测井的准确时间。由于谁也说不清,所以需要去问翁先生,加上还要请翁先生题字,这两个任务就很自然地交到了李宁身上。

李宁是华东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勘探系测井77级本科生,是翁文波院士和谭廷栋先生培养的我国首位地球物理测井学博士。因工作与学习的需要,李宁经常往返于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和鼓楼附近翁先生的家。这次李宁是专程为此事去找翁先生,向自己的导师求证他当年第一次测井的确切时间,并请他在方便的时候为期刊题字。

翁先生听清来意后笑了:五十年喽,哪里记得呦!印象嘛,马马虎虎有一些。因为在准备过元旦,那天应该离1940年的11日不远。说到这儿翁先生下意识摇摇头不确定,记不清喽。李宁闻言后思忖了一下,试着建议道:您看定为1220号行吗?翁先生非常爽快地答道:我没意见,同意!

返回单位后,李宁将访问经过和这一结果向谭廷栋先生进行了汇报。谭先生当即将这一日期通报给测井专业委员会的其他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经协商,大家一致拍手赞同。于是,19391220日就这样被正式确立为中国测井诞生纪念日

翁先生专门为此兴致勃勃地提笔写下了敬贺测井创建五十周年的贺词,勉励中国测井人继续前行。现在李宁已经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不忘初心,正带领测井界同仁继承发扬老一辈地球物理测井学家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为推动测井学科的创新发展而持续努力。

说到中国测井学科的前辈,还得讲讲赵仁寿先生、刘永年先生和王曰才教授以及其他老一辈测井工作者。

赵仁寿(19051983江苏镇江人为我国地球物理测井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我国地球物理学会的发起人之一,曾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1934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长期从事石油勘探和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石油管理局勘探处副处长、石油地质局地质处副处长、石油工业部西安地质调查处副处长。1957年,调北京石油学院(现中国石油大学)任教,受到广大师生爱戴。

刘永年(19201995),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人,中国石油地球物理测井装备奠基人,国产多线自动电测仪发明创造者,原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仪器研发生产基地——西安石油仪器厂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40年,刘永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电机专科。1947年,在玉门油矿建成中国第一个电测站——老君庙电测站,首次将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用于石油勘探、开发。1958年,成功主持设计多线型自动井下电测仪,1965年获国家科委创造发明一等奖。1992年获石油工业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科技精英称号,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

王曰才(19232016),石油地球物理测井专家、石油教育专家,中国地球物理测井专业的始创者之一,被测井人尊称为王先生。他是新中国测井技术从手工操作到计算机控制逐步发展的见证人和实践者。王先生早年留学日本,1946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采矿系,同年9月在该系读研究生。1948年秋留学归来,在台湾苗栗油矿实习后,从台湾带回一台电动绞车和电缆,在玉门油矿进行测井,开始了石油地球物理测井工作。他研制出的测井电模型提高了油层的识别准确率,获石油工业部重大科技成果奖。

1954年,石油工业部决定在北京石油学院创建第一个石油测井工程专业。当时,在国内没有专门的测井专业,仅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办过一期测井培训班,北京地质学校培养过一届测井专业中专生。王曰才承担了创建测井教研室、开设测井专业课的工作。后来,张庚骥等前辈陆续加入测井教研室,经过艰苦奋斗建起了实验室,先后编写出《矿场地球物理方法及仪器设备》《电法测井》《非电法测井》《测井资料综合地质解释》等教材。

1957年,北京石油学院等石油院校的第一批测井专业学生毕业。他们一部分留校,充实了地球物理教研室师资,其他分配到全国各石油厂矿及地质部。随后,我国地质、矿业等相关院校,如长春地质学院、北京地质学院等,陆续开设测井课程,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测井技术人才。至此,测井学科如雨后春笋,逐渐发展壮大,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杂志社地址:北京西城区六铺炕6号366室   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华西里三区18号楼402室   邮    编:100011
编辑部电话:010-64523711    广告发行网站部:010-64523812 

版权所有©石油知识   京ICP备XXX号   网站制作:新网